• <ul id="wskey"><tbody id="wskey"></tbody></ul>
    
    
  • <kbd id="wskey"></kbd>
    <ul id="wskey"></ul>
    <tr id="wskey"></tr>
  • <samp id="wskey"><tbody id="wskey"></tbody></samp><samp id="wskey"><tbody id="wskey"></tbody></samp>
    客服熱線:18221259202

    格力高端裝備的“破圈”出擊

       2022-10-20 9630
    核心提示:位于珠海三溪的格力智能裝備智慧園更是一派“火熱”:走進智慧園,映入眼簾的便是廠房頂上一排醒目的標語;其中,鮮紅的“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外耀眼;隨著發車鑼響、禮炮齊鳴,一批批滿載著數控機床的數輛大型物流

    位于珠海三溪的格力智能裝備智慧園更是一派“火熱”:走進智慧園,映入眼簾的便是廠房頂上一排醒目的標語;其中,鮮紅的“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外耀眼;隨著發車鑼響、禮炮齊鳴,一批批滿載著數控機床的數輛大型物流車正緩緩駛出,陸續前往北美、歐洲等地。據悉,這是格力為全球知名龍頭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提供的數控機床產品。


    在中國,無人不知曉格力,這家已有30余年歷史的企業,從一個年產值不足2000萬元的小廠,已發展成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制造集團。并躋身“財富”、“福布斯”雙世界五百強企業。而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裝備供應商俱樂部”并非想進就能進,像這樣頻繁的訂單發運場景不僅是格力高端裝備開拓海外市場“破圈”出擊的一個縮影,也見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格力以創新驅動向制造業上游升級的變革與發展。


    擔當精神:國家需要就是格力使命


    高端裝備作為重要制造產業之一,對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起到關鍵性作用。


    然而2012年以前,與國內其他制造企業一樣,格力面臨著嚴重的“卡脖子”問題——雖然已經全面掌握家電產業鏈的核心部件技術,但是制造核心部件的高端裝備需要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產品不僅成本高而且采購周期長,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為此,過去十年,格力潛心研發,逐步突破高端裝備領域壁壘。


    圍繞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難點與痛點,董明珠決心帶領格力進軍高端裝備、精密模具領域,開啟裝備制造發展新征程——這是也是她2012 年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后干的第一件大事。


    吃虧精神:擦亮自主創新的底色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高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技術含量高,表現為知識、技術密集,體現多學科和多領域高精尖技術的集成;第二,處于價值鏈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第三,在產業鏈占據核心部位,其發展水平決定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國外的發那科、庫卡、ABB、安川電機等企業,歷經幾十、上百年的發展,才有了如今“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美譽。格力作為一個新晉行業外來者,沒有選擇大規模兼并、收購的多元化發展路徑,而是決心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自主培養研發人才,這是一條很艱難的路。


    的確,在進入裝備領域的前幾年,格力“研發投入不舍上限”卻多次陷入技術攻堅瓶頸期,面對外界此起彼伏的質疑聲,研發人員都覺得有點害怕。不過,董明珠選擇了堅持;這和華為任正非破釜沉舟研發芯片有異曲同工之處。


    就數控機床領域來看,2015年,格力首臺數控機床研發成功,邁出進軍數控機床領域的第一步;2017年,五軸聯動數控機床、臥式數控機床相繼研發成功,標志著格力進入高端數控機床領域;2019年,格力研發團隊突破了“高性能直線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技術”,在技術創新性、實用性等多方面表現突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格力用實踐證明,真正核心的、高端的技術是用錢買不來、用市場換不來的。只有將技術、人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會受制于人,制造強國夢才能真正實現。




    斗爭精神 :捕捉消費升級的力量


    經過十年磨一劍的累積,如今走進格力電器生產車間,就可以看到智能裝備等先進科技充分融入生產的場景:產線上,烙刻著格力品牌標志的工業機器人替代傳統人工高質量完成各項質檢工序;車間通道里,AGV導航車與智能電子倉實現智能調度、精準配送,高度自動化已成為格力電器工廠的常態。


    更重要的是,原來完全依靠德國和日本進口的高精尖設備,現在格力已有能力逐步完成自主替代。董明珠曾經算過一筆賬:曾經花費近500萬元在日本購買的設備,格力自己做起來以后300萬元都不到。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投資10.8億、占地17.2萬平米的格力智能裝備三溪智慧產業園已于今年投產,格力旨在將其打造成為國內外智能裝備行業的標桿型企業。


    “格力更大的發展希望不僅是能做消費者的產品,更重要是為一些工業企業做貢獻。比如我們的數控機床、工業裝備、模具等,可以用來幫助別的企業。”2012 年 12 月,董明珠帶領著格力進軍高端裝備領域時,如是介紹其中動機。而如今,董明珠這個夢想變為了現實。


    目前,格力智能裝備產品豐富,不僅能滿足格力自身的生產需求,還具有“對外賦能”的能力:包括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倉儲、工廠自動化等四大產品領域,已經服務于家電、汽車、新能源、智能家居、3C電子、食品等行業上千家企業。




    2022年4月,格力收到了一封來自中亞-烏茲別克斯坦的表彰信,這封信里,講述著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格力智能裝備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如期交貨、奔赴客戶現場調試設備、解決技術問題,讓客戶掌握微特電機自主開發技術,降低電機采購成本的故事。中亞-烏茲別克斯坦項目的成功,也標志著格力智能裝備開啟了探索海外市場的新紀元。


    從國際視野看,格力智能裝備的發展壯大,充分見證了中國制造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現了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2022上半年,格力工業制品、智能裝備、綠色能源板塊營收齊上漲,正逐步成為格力在家電產業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


     
    下一篇:

    亞太橡塑展合肥站展品速遞“第二彈”:橡膠機械專題!

    上一篇:

    中國機床為何備受指責?對比日德五軸機床,科德與精雕已達到領先

    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luomei@zhixunsh.com
    更多>同類熱門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