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506041
【中國綠發會訊】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作為化學品三公約(即巴塞爾公約、鹿特丹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BRS)的觀察員機構,持續關注全球化學品治理方面的最新動態。近日,中國綠發會化學品工作組從國際知名期刊獲悉一文《據調查,近80%的瓶裝水含有微塑料》。綠會化學品工作組現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和了解。
(圖源:互聯網)
不知不覺中,我們經常悄然地消費了塑料碎片。在對法國人經常飲用的塑料瓶裝水產品開展這項調查后,我們倡議為環境采取行動。此項調查的結果是驚人的!
塑料微粒無處不在
我們都記得海洋表面這些塑料地帶的圖像,但塑料微粒的污染同樣存在。當它們存在于在環境中時,塑料材料可以逐漸破碎成為小尺寸的塑料碎片,然后在生態系統中殘存數年,然后這些塑料碎片會降解成納米塑料。
這些微小的塑料顆粒存在于所有環境中。由于它們的體積小,它們被認為更具真正的健康風險。即使這些風險目前仍相對鮮為人知,因為缺乏對該主題的研究。
在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域中發現了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它們滲入土壤并存在于動物中。在人類身上,已經在孕婦的血液、糞便、胎盤、肺部甚至大腦中發現了殘留物!
水中這些塑料微碎片的存在已不是什么秘密。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宣布承認它們存在于河流、海洋和海洋中,也存在于自來水中,并且已經存在于塑料瓶裝水中。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環境行動組織 (Agir pour l'Environnement)要求一家水分析實驗室來驗證法國最暢銷的9個瓶裝水品牌的情況。
(圖片描述:用于追蹤微塑料的技術在GC-MS熱解技術期間,樣品已準備好注入 GC-MS。圖片來源:Yenyu Shih/Shutterstock)
塑料是聚合物,即由碳組成的大分子。它們是由石油化學轉化而成,并添加了各種添加劑和染料。
為了檢測商業水瓶中的微塑料,該實驗室使用了兩種主要的分析技術:振動光譜和熱解 GC-MS。在購買了避光的水瓶后,很快就進行了分析。每個瓶子在分析前都經過清洗,以防止打開時污染物進入。
振動光譜是一種基于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技術,由分子振動產生。它可以確定水中存在的塑料微粒的分子組成。該技術以許多按塑料類型分類的微粒的形式給出結果。
熱解GC-MS,即氣相色譜與熱解質譜聯用,是一種用于表征多種聚合物的分析技術。在實踐中,樣品被分解成旨在通過熱解進行分析的碎片。然后通過傳統的 GC-MS 技術(即分子對固定相的親和力)分離這些片段。結果是定量的,并以 ppm(百萬分之幾)給出結果。一些細節:由于實驗室沒有配備必要的設備,未檢測到小于10毫米的微塑料。因此,這表明存在其他更小的微粒和納米顆粒。
瓶裝水分析結果
結果很明確:78% 的測試水每升水含有1到121個微粒。測試水域中發現的塑料主要是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丙烯(PP)是一種堅韌而柔韌的熱塑性聚合物,可承受高溫。它是微波產品包裝的首選塑料。
聚乙烯(PE)是乙烯的熱塑性聚合物。有不同的類型,如LDPE和HDPE。它們用于某些類型的瓶子和瓶蓋的構成。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種透明且輕質的熱塑性聚合物,用于所有測試瓶子的成分。通常添加添加劑以使PET著色,但這些添加劑的性質仍然是制造秘密。
很難知道在分析的水瓶中發現的這些微塑料來自哪里。根據結果,似乎大部分來自PET瓶的降解和在打開過程中從瓶蓋上脫落的碎片。
研究人員還想知道某些因素,如磨損、暴露在陽光下、熱或瓶子老化是否會加劇這些瓶子塑料的降解。
面對這些結果,為環境行動組織正在制定一系列要求,例如到2027年禁止使用塑料瓶,朝著食物鏈中的零微塑料邁進,提高瓶子成分的透明度以及使用對環境和健康安全的可持續材料。
原文參看:
編譯/Daisy 審核/Sara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