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講了合同“標的”質量條款常見風險,這一篇講如何防范。
在《合同“標的”質量條款常見風險有哪些?》里,我們將“標的”分為“物”、“行為”與“權利”,為方便理解,對應合同為《模具加工合同》、《培訓合同》、《房屋租賃合同》,本文也以此三類合同作示范。
質量標準是否明確的風險防范
對于此風險,最好的方法就是約定“質量標準”。
比如在《模具加工合同》里約定采用P20鋼材,就是一個質量標準;
比如在《培訓合同》里約定“甲方指派2名有某某培訓資質的講師,每周五13:00-15:00到乙方經營所在地,為乙方的董、高、監提供培訓服務;若乙方需要調整培訓時間,應提前2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甲方,甲方按照調整后的時間提供服務”;
比如在《房屋租賃合同》里,對于承租方來說,理所當然的要查看房屋的所有權證、四至界限、有無存在違章、有無存在他項權利阻礙承租使用、有無存在授權轉租等等。
但筆者在執業過程中,又發現一個問題:當事人不確定自身產品是否存在質量標準!這是一個極大的風險。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若己方不確認自身產品是否適用某標準而盲目生產,交易對手卻明確產品是否適用某標準,那么即便不經過法院判決,也知道大概結果了!
對于此風險,這就需要當事人自己去鉆研,不能完全依靠律師等法律工作者去判斷,畢竟術業有專攻。
檢驗期是否明確的風險防范
對于此風險,最好的方法也是明確約定檢驗期。但是,對于不同性質的質量標準,約定檢驗期限應當有所區別。
比如在《模具加工合同》里,往往以樣品來檢驗模具是否合格,那么對于肉眼可分辨的樣品是否符合合同目的的檢驗,就相對較短,一般在7-10天左右;對于能否保證模具壽命的檢驗,則會約定較長的質量保證期,并約定質量保證金等。
在《模具加工合同》里,特別要指出材質不符合合同約定的風險。
材質的成分肉眼難以分辨,若在加工過程中偷工減料,甚至偷梁換柱,勢必不能保證模具質量和壽命。屆時產生訟爭,將產生不可預計的后果。切記!切記!
以上就是質量條款常見風險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