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模具的制造過程:
壓鑄件毛坯→壓鑄模設計→澆注系統及澆口設計→型腔表面處理(脫脂、除銹、噴砂)→合模導向機構的設計與制造→壓射系統設計與制造→頂桿機構設計及加工→側板和底板的設計與制作(包括鑲拼工藝)→冷卻系統設計。
一. 鑄造工藝流程:
1. 毛坯準備:
(1) 鑄造合金熔化后,經澆注系統進入型腔。在金屬液注入型腔的過程中,由于金屬液的流動性和填充作用,使金屬液體在型腔內形成連續不斷的流線結構,從而形成一定形狀的空穴和凹坑;同時由于金屬液的填充作用使空穴逐漸擴大并充滿整個空穴。
(2) 在充填過程中產生的氣泡會隨金屬液的排出而排除掉;另外隨著溫度的下降氣泡也會縮小或消失;最后經過一段時間凝固后產生縮孔或縮松等缺陷。
(3) 當合金液充填到一定的位置時會產生收縮應力而使鑄件產生變形現象,這種變形是熱應力的結果而不是冷應力引起的。
(4) 金屬液充灌到一定深度時會產生粘結力而使鑄件的表面產生粘砂缺陷(即粘砂層),當合金液中的雜質含量過高時會使粘砂層的厚度超過該材料的極限值而造成粘砂層脫落的現象。
(5) 在高溫下進行壓力鑄造時因受熱膨脹而產生體積增大效應造成尺寸變化而出現氣孔等缺點。
(6) 當液態合金通過澆口流入模型中時會因氣體的揮發導致氣壓降低而引起真空度升高而導致排氣不暢而產生氣孔等缺點。
2. 模具結構設計:
根據壓鑄件的結構形式選擇合適的壓塑成型方法以及相應的模具結構和零件尺寸規格范圍。
(1)對于薄壁類制品采用整體式結構的模具;
(2) 對于厚壁類制品可采用分體式結構的模具;
(3)對于帶有加強肋的復雜結構可以采用復合式的模具;
(4)對于大型精密復雜制件的成形可采取專用化的特種用途塑料壓制設備;
(5)對某些特殊的材料可用專用的樹脂作原料來生產其專用的復合材料制成各種特殊用途的零部件。